近年来,赛罕区委编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以《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为根本遵循,聚焦“制度完善、规范执行、刚性约束”三个关键环节,持续提升机构编制管理法治化、科学化水平,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
一、突出制度筑基,构建系统完备的法规制度体系
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法治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构建“1+N”制度框架。以《条例》为总纲,配套制定机构编制动议论证、职数预审、实名制管理等实施细则,分层分类完善机关事业单位、乡镇街道、开发区等领域机构编制管理制度。注重制度衔接,将权责清单、职能配置与“三定”规定有机融合,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确保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依法规范。
二、强化规范执行,健全依法履职的工作运行机制
坚持全流程法治化管理,严格规范动议、论证、审议决定、组织实施等环节程序,建立“事前评估+事中跟踪+事后问效”闭环机制。深化机构编制与组织人事、财政预算联动管理,推动编制核定、人员配备、财政保障协同发力。创新机构编制资源配置方式,建立重点领域动态调整机制,优先保障民生服务、基层治理等领域用编需求。加强数字化赋能,依托机构编制实名制系统,健全编制使用效益分析、超编预警等功能模块,提升依法管理精准度。强化法治思维培训,将机构编制法规纳入党政领导干部培训必修课,推动依法管编用编意识深入人心。
三、严格监督约束,完善权责明晰的长效监管体系
构建“三位一体”监督格局:强化党内监督,将机构编制纪律执行情况纳入巡察、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建立问题整改台账销号制度;深化部门协同监督,健全与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信息共享、线索移送机制;拓宽社会监督渠道,完善机构编制事项公开公示制度。建立违规干预防控机制,明确禁止性条款和问责情形,对擅自增设机构、超编进人等行为实行“零容忍”。
下一步,赛罕区将紧扣改革攻坚新形势,重点推进开发区管理机构、综合行政执法等领域体制机制法治化建设,持续完善机构职能体系,以更高水平的法治化建设推动机构编制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