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优化职能配置,围绕服务发展大局,理顺部门职责边界,强化重点领域职能统筹,推动跨部门协作机制建设,确保权责一致、运行高效。二是完善机构设置,结合新形势新任务,科学调整机构布局,优化重点领域机构职能体系,健全基层治理架构,夯实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三是动态调整机制,建立机构编制动态评估机制,定期对部门职能履行、机构运行效能开展分析研判,及时优化调整不适应发展需求的体制机制。
二、强化机构编制刚性约束,规范管理流程。
一是严格总量控制,坚持“瘦身”与“健身”相结合,严控机构编制总量,优先保障教育、医疗、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用编需求。二是推进精细化管理,完善编制资源动态调配机制,探索建立编制“周转池”制度,盘活存量资源,提升使用效益。三是规范审批程序,严格执行机构编制事项审批权限和程序,强化事前论证、事中审核、事后监督全链条管理,确保政策执行刚性。
三、加强自身建设,夯实工作基础。
提升队伍专业化水平,加强机构编制干部政策法规学习和业务能力培训,打造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干部队伍。深化政策宣传引导,加强机构编制法规政策解读和典型案例学习,增强干部法治意识,营造规范有序的工作氛围。
撰稿人:李书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