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动作为 破解困局 探索玉泉区医疗卫生改革发展新路径

  面对区域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人才队伍薄弱、服务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玉泉区委编办聚焦体制机制瓶颈,以“主动破题、精准施策”为工作主线,通过专题调查研究、精准调配编制和创新人才引育,持续优化编制资源配置、强化基层服务能力,逐步构建起覆盖更全、能力更强、群众满意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区域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精准摸底找准改革发力基点。针对基层医疗机构“散、弱、旧”、优质资源下沉难、群众“看病远、看病难”等痛点,迅速开展全域医疗资源与编制使用情况普查,全面梳理在编与编外人员结构、市区与乡镇配置差异在深入调研与上级编制部门沟通基础上,明确编制资源优化调整方向。针对城乡资源失衡问题,灵活运用编制动态调剂、跨部门整合等方式,优先保障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编制需求;联动内蒙古中医院、市第一医院,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定期下沉,有效打通医疗卫生服务“最后一公里”针对村卫生室服务能力薄弱问题,获批10名乡村医生专项编制使用计划通过社会公开招聘进一步夯实基层医疗基础 

  盘活存量,强化基层服务支撑针对编制资源紧张、配置不均衡等制约基层医疗发展的关键问题,创新编制管理方式,将有限的编制资源重点向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一线倾斜,优先保障临床、护理、公等紧缺岗位。建立编制动态调整机制,服务能力强、群众需求大的机构适度增加编制,对职能弱化、人员冗余的单位核减编制,推动编制资源向一线流动、向急需领域精准滴灌,切实缓解基层“缺人办事”难题,为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创新机制畅通人才引育路径。围绕解决医疗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用不好”等现实问题,协同卫健部门量身打造人才引进与培育绿色通道。在入口环节,放宽基层招聘条件,创新实施“免笔试、直接面试”模式,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临床、全科、护理等专业人才;推动与医学院校合作开展定向培养签订服务协议,确保人才“下得去、用得上”。在培养激励方面,构建“上级带教+系统培训+进修提升”多元培育机制,统筹安排基层医务人员至市级医院进修学习;完善绩效分配和待遇保障机制,协调落实薪酬、住房、子女教育等支持政策,增强岗位吸引力,确保人才“留得住、发展好”,为玉泉区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