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机构网上身份认证让网上政务更阳光

                                                  

    3月24,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政府网站普查的通知》,部署从20153月至12月,对全国政府网站开展首次普查。此次普查的目的是摸清全国政府网站基本情况,有效解决一些政府网站存在的群众反映强烈的“不及时、不准确、不回应、不实用”等问题,切实消除政府网站“僵尸”“睡眠”等现象。(新京报)
   
首次开展全国政府网站普查,普遍得到了社会公众的积极反应,顺应了民意,那么为什么政府网站普查会引起如此的关注呢?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政府网站存在着很多长期的问题得不到解决。
   
近年来,政府建站确实出现了诸如“僵尸网站”、“神回复”等问题,比如:20116月,四川凉山自治州会理县政府网站在首页发布弄虚作假的消息,竟然是领导“漂浮”检查桐乡公路的照片;201312月,抚顺市抚顺县旅游局的官方网站仅仅是一张静态的图片;2013年,河南省沈丘县主办的“中国沈丘”网“来信选登”栏目中,从20108月到201210月统一回复“我们会尽快处理”。类似的问题屡见不鲜,这些政府网站不仅没有发挥出政府网站应有的作用和功能,只是“走形式”上马的一项“面子工程”,而且建网站需要的经费动辄上万,造成了不良影响的同时,损害公共利益。
   
据电子政务专家介绍,目前存在这样的问题,是我国发展信息化的一个缩影。就好比是比葫芦画瓢,弄个网站挂着就是信息化了,其实不然,政务上网只是信息化最基础的部分,当政务上网以后,才能进行网上信息公开,才能通过网络对政府履职、办事成效等进行监督,而不是建个网站,发布个政策那么简单。要真正把政府网站建好、用好,最重要的是转变观念,充分重视起网络信息化带给政府治理社会的变革。
   
回顾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历史,不难看出我国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虽然技术上已经日渐成熟,但互联网的思维一直没有转变过来。1996年,海南省政府创办首个政府门户网站,这标志着我国进入电子政务的发展轨道,20061月,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20085月,政府信息公开调理正式施行,也被认为对我国政府网站建设起到推动作用。时至今日,政务网站在互联网上缺乏统一的标识,无法进行有效监管,仿冒政府网站频频发生,政府网站安全问题突出,出现了管理无序化、建站无序化、责任不清等问题。
   
因此,随着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开始网上政务,机构网上的身份认证非常必要,一来要维护政务类网站权威的形象,二来为了保护政府网站身份的安全需要。为此,中央从2008年就启动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网上身份认证工作,简称网上名称管理。这一工作从申请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专属的政务和公益中文域名开始,这两个中文域名具有唯一性、高度可识别性和由机构编制部门严格管理等特性,使其具备作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网上身份证”的条件。
   
随后,在2014年启动了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网站“挂标”工作,网站挂标工作是指由中央编办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网站标识使用规范。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网站经机构编制部门核准后,须在其网站底部显著位置放置统一的网站标识。点击该标识将显示单位基本信息和网上名称等信息,以方便公众辨别网站真假。
   
在经过这一系列举措后,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网上名称使用和网上身份识别为核心,形成以域名注册、网站审核、网站挂标和年度报告为主要工作内容的四位一体综合性管理工作,以实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网上身份的实时监测、检索、识别与保护。从此,为全国政府网站普查奠定了基础,划分出互联网上政府网站的疆域。据了解,通过挂标行动,利用互联网手段,可以有效监测到挂标的政府网站流量统计、信息更新频率和网站热点分析等情况,为全国政府网站普查提供科学、准确的参考数据。

    全国政府网站普查,不仅仅是对政府网站的大考,更是对政府在互联网上表现的一次清查。机构网上身份认证,让政府网站亮明身份,接受社会大众的监督,晒一晒,亮一亮,让网上政务更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