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站在新起点】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奏响民族繁荣最强音
时 间: 2016-11-02        来 源: 呼和浩特新闻网

    1026日清晨,呼和浩特融媒体记者来到了呼和浩特市回民区的清真大寺广场。在与回民区区委书记马慧军交谈中,身后飘来传统美食“铁兆义”酱牛肉的阵阵香味。记者不禁赞叹,那些琳琅满目、独具匠心却又价格亲民的清真美食能让任何来此的人流连忘返、真心点赞。  

    所谓“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富”。重任在肩,站在新起点,如何踏上新征程,实现新跨越,才能不辱使命? 

    多样性的文化交流、分享与融合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拥有悠久历史文化及优秀民族文化更是一个地区持续健康发展难能可贵的金钥匙。那么,回民区怎样结合地区实际,建设成为集聚效应明显、高端优势突出的一流服务业核心城区,对此马慧军书记信心满满。 

    走进静美的清真大寺院内,工人们正在紧张的施工中,施工场地旁一块块青瓦正在等候为大寺的修缮贡献“力量”。 

    在清真大寺内,马慧军书记讲到回民区的民族团结工作时,每一件用心做好的事都让他满怀信心和自豪。  

    位于旧城北门的清真大寺似乎在某种意义上象征了回民区,汇聚了最浓的“旧城”情怀,这里也更适合作为采访的第一站。 

    回民区是回族聚居区,多年来,全区宗教和顺、民族团结,成为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目前又积极申报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在谈到回民区在如何做实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时,马慧军讲到,回民区总人口40万,少数民族人口占16.2%,其中回族人口近3万,约占全市回族总人口的70%。区内有各类宗教活动场所16处。多年来,回民区始终坚持“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和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思想,把民族宗教工作放在同党的建设、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来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对于大家关心的清真食品如何做大做强,马慧军也有话说。在不断强化对清真食品的监管,保证清真食品生产经营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的同时,回民区还将着力打造两条特色美食街,集餐饮、旅游为一体,并将其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的品牌美食街区。回民区的宽巷子集聚了众多清真特色美食,该街的打造突出以沙漠黄和伊斯兰绿色为主色调,打造伊斯兰建筑特色小吃街,目前正在全面施工改造中。另一条则是更为商业化运营的牛街,针对该街主要以环境改造和品质提升为主。 

    要发展,改变观念是关键,教育则是改变观念的关键。近年来,回民区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累计投资3000多万元,改扩建民族中学、幼儿园6所。实施了一系列扶持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优惠政策。在发展少数民族养老事业方面,总投资3200万元,分两期建成了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的自治区首家穆斯林老年公寓。 

    发展现代服务业,回民区可以说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那就是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这些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更是成为回民区未来发展最宝贵的财富。 

    发展要有内涵,要有丰富的文化做支撑,回民区的文化也是多姿多彩的。回民区投入1.3亿元实施了自治区70周年大庆献礼项目——乌素图召庙修缮工程。蒙亮民族商品研发中心投入运营,蒙亮文化演艺广场基本形成。精心打造了成吉思汗大街蒙元文化精品特色街区。 

    马慧军是一名土生土长的青城人,同时多年的基层工作经历也让他对这片热土有了更深厚的感情。在途径伊斯兰特色景观街时他细细说着:“全长1150米,改造面积8.5万平方米的伊斯兰特色景观街正在进行全面的高标准修缮整治。”街道两旁由叠涩拱券、穹隆、彩色琉璃砖装饰出来的高楼,浑厚饱满的绿色或黄色的球形殿顶,高耸的柱式塔楼,在精心的修缮中将焕发出更迷人的光彩。 

    像翔宇花园小区居民自发建凉亭、修道路、栽绿植这些点滴“小事”都是铸就回民区发展大局的重要力量  

    金秋时节,植被众多的回民区翔宇花园小区景色迷人。这里的很多居民都认识马慧军,并亲切的喊他马书记。马慧军一边与邻居们打招呼,一边带领大家来到小区内的一座小花园,园内一座名为“静思亭”的凉亭吸引了大家。访谈中,记者了解到,长期以来,由于小区老年人口多,没有休憩纳凉之所,于是居民自发组织、筹集资金,齐心协力不仅建成了凉亭还组织志愿者开展环境清理,栽种了大量树木。 

    翔宇花园小区绿树成荫,为居民休闲锻炼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促进民族团结,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真正把心融到一起,让居民“有地说事、有人办事”,真正诠释“和在回民”。 

    1026日,温暖的阳光照进了回民区东棚子村李桂芝的家中。悠闲惬意的上午,李桂芝正认真的DIY一副“钻石画”,她说,这幅画是准备做完装裱后挂在自己家里的。在餐厅洁白的墙上,挂满了装裱精致的照片,这些照片中有全家福,有旅游纪念,也有孩子们幸福的微笑。搬入新居的李桂芝有了更多的休闲时间,同时东棚子新村的建设还为她提供了全新的场地和设施,热爱生活的她还成为村里广场舞的领队。 

    东棚子村民李桂芝今年搬入新居,她利用闲暇时间为新家DIY了精美的“钻石画”。  

    村里还有很多和李桂芝一样的村民,搬入新居,告别过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生活状况,享受到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环境。 

    老百姓的笑容最让人踏实和欣慰。“十二五”期间,回民区列入城市棚户区(城中村)改造计划的项目共44个,总投资约240亿元,完成棚户区改造3.6万户,建成回迁房3.6万套,启动了15个村还迁小区建设工程,安置村民3289户,全区常驻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9.6% 

    马慧军在听取社区工作人员介绍东棚子新村智慧社区建设情况  

    东棚子村民回迁小区同样也是回民区着力打造的现代化智能示范小区之一,小区配建有幼儿园、超市、卫生室、文化活动室等便民服务设施。小区已开工建设44栋住宅楼,目前已有8万平方米、683套回迁房分配给了村民。 

    马慧军指着东棚子新村干净整洁的道路和一排排整齐的楼房说,下一步,回民区将结合区情实际,集中精力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加快村民还迁小区建设步伐,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争取城镇化率达到98%以上,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 

    东棚子村民回迁小区环境整洁、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是回民区着力打造的现代化智能示范小区之一。  

    在成吉思汗西街的“九驼广场”上竖立着九头高大的骆驼雕像,这些骆驼仿佛在沙漠中奋力前行,充满力量。同时,骆驼也象征着丝绸之路上勇于开拓新世界的探索精神。 

    面向未来,总是催人奋进。采访最后,马慧军满怀信心地说:“今后五年,回民区将按照‘建设更具活力、更为美丽、更加和谐的现代化首府’的奋斗目标,结合本地区实际,重点明确目标和发展思路。” 

    一是明确奋斗目标。“在十三五”期间实现“两个中高”、“两个率先”和“五个明显提升”。“两个中高”:一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与自治区和我市保持步调一致;二是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形成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两个率先”:一是自治区成立70周年时,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二是到“十三五”末,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个明显提升”:一是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升,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全国中上水平;二是社会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入学难、看病难、出行难得到有效解决;三是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四是生态环境明显提升,绿化覆盖率、森林覆盖率逐步提高;五是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明显提升,私搭乱建、破门开店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二是明确发展思路。重点实施“1248”发展工程,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围绕“1248”发展工程,紧紧围绕“一核”“两圈”“四区”,发展“八大产业”,即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核心,改造升级 “中山西路商圈”和“海西路商圈”,将初具雏形的大青山前坡区域、成吉思汗西街区域、新华西街区域、金海电子商务基地区域,打造成生态旅游、健康养老、文化产业、总部经济、电子商务集聚区。同时科学布局、扶持发展现代商贸、交通物流、金融保险、休闲旅游、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电子商务、商业地产等“八大产业”以及大力发展教育和医疗卫生两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