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当政务服务遇上"互联网+"
时 间: 2016-03-28        来 源: 政务和公益机构域名注册管理中心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通过朋友圈听民声、晒议案提案已蔚然成风;众多媒体也纷纷借助全景视频新闻、全景图片新闻进行“新闻大战”……随处可见的“互联网+”元素,让人眼前一亮,直呼高效、便捷。

  当然,还有代表委员们热议的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工业制造……可以说,“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际交往、工作方式、商业模式,乃至社会管理、国家治理,等等,都因此发生了巨大变化。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并融入这样一个“大时代”?当政务服务遇上“互联网+”,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来看看代表委员们怎么说。

  “互联网+政务服务”指日可期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牢牢把握信息技术变革趋势,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发展现代互联网产业体系,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治理创新……

  可见,“互联网+”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标志。强化“互联网+”思维、深化“互联网+”的应用,已成为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需要和必然选择。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振濂今年带了一份关于建设DT(Data Technology,即数据技术)城市政务民生服务平台的建议。据陈振濂介绍,借助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公司,杭州“互联网+城市服务”民生平台建设已经初见成效,但百姓与政府之间的政务平台,仍存在着层级太多、不够顺畅等问题。因此,他建议加快DT城市政务服务平台建设。

  这已经指日可待——今年,政务服务就将遇上“互联网+”。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将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也就是说,今年为一纸证明或一纸审批来回跑好几趟的情况有望消失。

  这让不少代表委员为之一振。事实上,一些地方的百姓已然享受到了“互联网+”带来的红利。据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委副书记、市长白尚成介绍,如今,银川市民大厅50%的业务都可以在网上办理,简政放权结合“互联网+”,“行政审批多头跑”的情况正在改变。

  党员干部尤要强化“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带来的变化看得见,但如何充分运用“互联网+”,让政府服务变得更“聪明”?关键还是在人。

  “要强化干部队伍特别是领导干部网络思维、网络素养,创新网络问政,提升网络施政能力和服务水平。”全国政协委员高武生建议。

  “在这样一个‘大时代’下,‘互联网+’思维是客观需要的社会思维,是一种时代思维。对于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每一个人来说,这是必备思维。”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周文彰对此很是赞同。

  这就意味着党员干部必须立足于互联网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但打破旧习惯、旧思维,抛弃过去的规则和惯性总是难的。

  “不仅要有态度上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去适应、去使用。”周文彰说,“机关推行无纸化办公,研究项目通过网上招标……所有这些,只有适应,才有可能;如不适应,一切可能都关上了大门。当然,还要积极主动地思考如何利用互联网作为新型工具服务于自己的创造性劳动。”

  “互联网+”思维怎样思维?周文彰认为,要按照互联网的特点和规律去思维,即开放、平等、互动、协作、共享;同时还要重视用户需求、行业规范及质量标准。

  网络信息安全不容忽视

  “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关键在于“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全国政协委员、江西省政协副主席刘晓庄建议:“建立健全公民个人信息档案和公民信息登录系统,打破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封闭,开放信息核对端口,除隐私之外的有关个人资料在数据库都能查到,真正做到‘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

  但由此衍生出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同样引起了代表委员们的关注。

  “数据一旦泄露,稍加分析和加工就变成了有用的信息,对个人而言是隐私,而对企业乃至国家机关而言则可能是机密。”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李朝兴说。

  “要在做好顶层设计、建立标准规范、落实相关机制方面下功夫。”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张大方建议,要在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实行网络信息共享整体统一规划,建立网络信息在数据采集、数据开放、分类目录、交换接口、访问接口、安全保密等方面的标准规范,建立相关运行保障及考核机制。

  “加强网络法制化建设,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已势在必行。”全国政协委员蔡建国表示。